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浙商银行探索“轻授信”,盘活科创企业“轻资产”

2023-08-09 19:52:47 浙商银行官微

研发资金投入大、成果转化周期长,投资回报见效慢。处于“初创期”的科创企业,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上述这些难题。


【资料图】

“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使科创企业在银行传统信贷模式下融资难度大,授信额度低、业务期限短,成为了制约发展的“拦路虎”。

浙商银行(601916)创新授信思路,探索“轻授信”模式:以“人才+技术”这两项科创企业核心“轻资产”代替传统抵押物作为增信方式,丰富风险缓释手段,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初创期科创企业打通融资渠道。

01

当「人才资本」成为授信依据

最高可获2000万元信用授信

不久前,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适生物”),就凭借创始人宋宁浙江省级人才的身份,获得了500万元信用授信额度。

德适生物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其他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公司创始人宋宁是医学遗传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

为了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德适生物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生产线升级与技术研发,同时也有较强的融资需求以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基于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与德适生物达成了业务合作,通过“人才支持贷”业务给予企业500万元信用授信额度。

“人才支持贷”业务打破传统增信方式,以“人才资本”作为授信额度核定的重要依据,为高层次人才作为创始人和主导者的科创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等融资。仅需凭借人才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经营佐证材料,最高可获2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银行工作人员效率非常高,主动上门与我们面谈了2次,就顺利达成了合作,”宋宁笑着说,“这充分展现了浙商银行‘金融向善’理念和支持实体经济的担当作为。”

02

「知识产权贷」

助力实现“银企双赢”

浙商银行持续创新授信思路,推出了以“知识产权贷”为代表的产品体系,有效帮助企业“知识专利”资产价值变现,间接地鼓励科创企业对技术研发加大投入,加快形成产业链技术壁垒与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稳健成长。

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海智装”)是四川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优势。

“目前公司拥有技术专利200多项,我们对自己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很有信心。但由于公司固定资产有限,技术专利又属于‘无形资产’,变现难度较大。”蓝海智装相关负责人颇为感慨。

在了解情况后,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及时联系了蓝海智装,以其部分技术专利作为质押物,帮助企业申请了“知识产权贷”并设计整体授信方案,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了企业“无抵押、融资难”的问题。

“‘知识产权贷’这类创新业务,是一次‘银企双赢’的探索,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启发银行创新押品管理手段和评价管理体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03

「科创共担贷」

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新模式

“科创共担贷”是浙商银行关于提升科创企业服务水平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引入各级政府补偿基金、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机构组成风险共担组合,为科创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用贷款等融资服务,同时也为企业争取补贴补息等保障政策。

2022年,浙商银行与浙江省担保集团签订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与其下属人才科创担保分公司携手,积极推进“银保风险共担”合作模式,可实现“见贷即保”。杭州井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科创共担贷”的客户之一。

该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研发及制造,拥有12项软件著作权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曾获“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2021年,企业以名下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与浙商银行初步建立了合作。

次年,企业接到一笔10万台空调控制器的开发协议,亟需资金采购原料用于生产。但名下厂房尚处于在建工程状态且均已抵押,增加授信额度难度较大。

了解情况后,杭州分行立即联动省担保人才科创担保分公司,快速完成了从授信申报、审批、担保、到放款的一系列流程,为企业增加了由省担保人才科创担保分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授信额度500万元,及时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赏。

未来,浙商银行将继续发挥各类金融牌照特色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积极拓展多元场景运用,践行金融顾问制度,为科创企业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坚定支持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