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容易羞耻的人,都受过这种伤|快报

2023-06-30 13:56:51 壹点灵

作者:Yongyi 编辑:碳水化合物


【资料图】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多人社交的时候,自己抛出的话题无人回应,尴尬到脚趾抓地。

人群大合照,每个人都神采奕奕,唯独自己闭着眼,露了一半眼白。

当众演讲的时候,一紧张,便忘记接下来说什么,全场陪你一起寂静了一分钟以上。

多年后,还会时不时回忆到这些瞬间,尴尬到脚趾抠地。

图片来源:pexel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为什么这些羞耻感可以这样折磨我们的内心?

01

羞耻感不被接纳的自己

很多朋友都有一些丢脸的事,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让人痛苦不已。

在豆瓣上,看到网友@像小星星呀分享自己的故事 :

最近回忆起小学时被老师当众羞辱了一节课的事。

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游。

调来一位数学老师,总是喜欢针对我,责骂我。

事情的契机是二年级的期中考试,那一次我考得很好,得了98分。

没想到,那节课,她花了整整45分钟斥责我是作弊。

原因是我前面的女生考了95分,所以她断定我抄了卷子。

图片来源:pexel

我万般委屈,却一句话不敢说,彷佛我是真的错,任由她嫉恶如仇的骂了我一节课。

当时我感觉自己像个杂耍的猴子,她是耍猴人,同学们是看客。她拿着皮鞭不停的抽打着猴子。

猴子心里害怕却无力抵抗只能躲闪,而围观者却因猴子的躲闪阵阵发笑。

快下课的时候她把试卷发下来,说:

“你记好了,我已经在你的试卷上做了记号,我不会让你的阴谋得逞的!”

至今这件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我早已记不得她的名字。

但是那天的那节数学课,她说话的语气,她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及前排男生的嘲笑依然历历在目。

无独有偶,知名作家三毛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图片来源:pexel

三毛初中读书时,常常考试不及格。

后来在父母的责备下,她收了玩心,专注于学习。

在随后的三次的数学小考,她都拿了满分。

可数学老师一直认为她是笨孩子。

开始怀疑她作弊,后来硬是给了她一张单独考卷,完全超出了三毛那个年纪的学习难度。

三毛果然得了鸭蛋,老师也借机羞辱她。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毛笔,在她眼眶画了两个大鸭蛋。

三毛曾在书里这样描述到

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

现在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看,她笑吟吟的说,全班突然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

一位好心的同学拖我去洗了脸,我洗脸时一句话没说,一滴泪没掉。

图片来源:pexel

没有流一滴泪的她,却因为这件事,感到深深的羞耻,一直很自卑,长达七年没有去学校,自闭在家中学习。

像小星和三毛这样在年少的时期被老师当众羞辱而出丑,尽管她们已经长大,但她们还没有被修复的内心,却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这些创伤她们在当下无法处理,被压抑进入了潜意识,却会在日后,被相关情境触发,痛苦的记忆与情绪会再次浮现。

02

为什么

我们会被羞耻吞没?

为什么有的人会被羞耻吞没,深陷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这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抱持性环境的缺乏

我们之所以走不出当众出丑的羞耻感,与我们缺乏抱持性环境有关。

抱持性环境是来源于养育者早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包容,支持性的环境。

图片来源:pexel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他的脆弱与崩溃在这个环境中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无论孩子还是好是坏,都是可以被接纳的。

而当一个小孩从小没有经历过足够多的抱持,他的内在就形成了不了对自己的抱持,当挫折来临时,他会更难从中复原。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叫做《不被理解的少年》,里面有很多抑郁症孩子的实录自白。

一个孩子说,她很痛苦,割腕自杀。

可妈妈看到伤口后,只冷冷撂下一句:“伤口怎么不划得长一些”。

一个孩子说,她在外面被欺负了,父母却只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怎么就欺负你呢”。

图片来源:pexel

一个孩子的爸爸花了4万块,给孩子报了全天候补习班,可孩子那次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被爸爸骂了很久。

遗憾地是,很多家庭都不具备包容,支持性环境。

所以当Ta感到羞耻来袭的时候,她完全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

甚至ta还会效仿父母的做法,去攻击,嘲笑自己。

而这让原本的伤口雪上加霜。

更核心的是,羞耻的时候,这些孩子的背后,没有一个人。

图片来源:pexel

2. 防御性悲观,导致消极的自我认知

当众出丑,会让我们产生羞耻感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防御性悲观,导致了消极的自我认知。

防御性悲观认为当我们失败后,我们会给自己一种负面的悲观评价,来防御在之后的环境中,再次面临更大的失败与伤害。

我的朋友小c曾跟我说过:

初中时,学校霸凌风气盛行。

凡是一些长得不太好看或是身材偏胖的女生就会莫名被学校的男生嘲笑。

而她因为长相,成为当时班上被霸凌的中心。

只要是她公开说话,班上男同学就会传来一阵笑声。

图片来源:pexel

这让她一到需要公开发言的场合就感觉很羞耻。

一开口就结结巴巴,不敢看人,觉得无论自己说什么,台下都会笑话自己。

后来,她干脆想,既然做什么都会被人骂。

不如先用最难听的话,把自己骂一遍,这样再难听的话,也不怕了。

可这样一来,她也形成了自我攻击的习惯。

平时就对自己挑剔万分,更别说羞耻来袭,更是把自己骂的遍体鳞伤。

如果说,别人的冷言冷语有10分伤害,那么在她的加工下,就会变成100分伤害。

由此,才让羞耻变得格外难熬。

图片来源:pexel

3.父母声音的内化

走不出羞耻感的第三个原因,其实是源于我们早期的批评教育。

小时候的父母总是会以为我们好为理由,不停的批评我们。

比如你考试考了90分,他可能会怪你剩下的10分为什么错。

不管你再努力,永远都有一个隔壁家的小孩比你优秀,你收到的批评远远大于表扬。

这样长大的我们,往往会内化这种批评的声音,在工作或者社交场合,如果再次失败,脑子里就会响起父母批评我们的声音。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你看看人家多厉害”

“养你这么大真是白养你了,一点用都没有”

“你每天这么不思进取,对得起我的付出吗?”

而这些内化的声音就是我们长大后,陷入羞耻感的来源。

图片来源:pexel

03

如何

化解羞耻感?

那么具体如何化解羞耻感呢?

三毛当众出丑后,有七年的时间,在父母的包容下,避开了伤害她的场景,这让受伤的她得到了全然的接纳。

特别是,她后来遇到了改变她人生的老师,顾福生。

三毛曾在书中这样描述这段经历

“老师常常叫我自己画,他去另一个房间。我独自对着那些被肢解的人体,可以什么都不画,一直发呆到黄昏”

“明知这幅画根本没有自己,是照抄老师的,而老师宽厚不说什么”

这段时光,对于三毛来说,就是在这位宽厚老师的抱持性环境中疗愈的时间。

图片来源:pexel

老师接纳她什么也不做,哪怕抄了老师的画也没什么,这对于当年所有老师同学眼里的“白痴三毛”是一个极大的接纳,羞耻感也自然消失了。

因此, 第一步是学会建立内在的抱持性环境。

首先,我们自己要学会接纳那个“糟糕”的自己,接受那个会在许多人面前丢脸,失败的自己。

具体来说,可以先尝试分离当下的行为表现与身份。

当下失败了,不意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

当下没人回复我,不代表我人缘很差。

当下我在照片上不好看,不代表我很丑。

然后,试着去挑战自我攻击的声音。

对自己说,虽然我当下做错了,但我还有很多做得好的部分。

试着把这个“糟糕”的自己,做得不够好的自己,当成自己人生长流的一个片段。

图片来源:pexel

虽然我偶尔会丢脸,会失败,但我整体还是很不错的。

当这样当众出丑的自己也能被接纳时,羞耻感也自然会消失。

第二步,学会自我同情。

其次,当我们经历当众出丑的失败时,我们要学会自我同情。

具体来说,你可以想一想你生活中那些带来压力困难的情景,然后感受你身体里浮现出来不舒适的情绪。

告诉自己这三句话

1.正念:“与我的痛苦同在,本就是一种疗愈”

2.共同的人性:“我不是孤独的,痛苦是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

3.友善:“我是否可以友善的对待自己,原谅与接受自己?”

图片来源:pexel

写在最后

最后,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一些当众出丑的羞耻时刻。

羞耻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想忽视这些情绪,把自己藏起来,切断与外界的沟通。

但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就此消失。

学会接纳,化解羞耻感才是根本。

“生而为人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好的拥抱自己的羞耻,活出更美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pexel

标签:


        
精彩推荐